和风暖雨师生情
和风暖雨师生情
作者:诗词班杨卓群
██ 时间过得真快,一眨眼,康国初老师在我们诗词班任教十个春秋了。我们都清楚地记得,他刚走上讲台时,还只有六十来岁,身板挺直,面色红润,课堂内妙语连珠,“精气神”十足。可今朝,他白发苍苍,脸上皱纹密布,虽依然挺立讲台,口吐莲花,但一堂课讲完,两鬓已汗珠隐现,毕竟是古稀之龄了。班长刘桃英总是轻轻地提醒他:“尽量坐着讲,别累着!”并把洁净的毛巾,滚烫的清茶放在康老师顺手的地方,方便他揩汗、润喉。
██ 大多数老学友手边都积攒着厚厚一迭诗稿,那些开始发黄的诗稿的天头地边以及字里行间,都是密密麻麻的红色字迹。那是康老师给每篇诗稿修改或点评的内容,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到篇章结构的调整;从语言的修辞到意境的提炼、深化,他都给予详细的点评。一首五十六个字的七律诗,他往往要批出一百多字的中肯评语来。学友们每每翻阅这些诗稿,总是感激不已。
██ 康老师十分珍惜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,哪怕是狂风暴雨,夏暑冬寒,康老师一定会准时来校上课。有些年轻的学友便早早留在校门外,看到了他抢上前去,有的帮他提包,有的扶着他走进校门。回到家中他还心系教学。最近一段时间,他又创新性地开辟微信讲堂,把诗词班微信群作为课堂延伸,连续在“群”中编发《创作杂谈》,学友们每天都能得到康老师的教诲,受益颇多。有时,国家节假日诗词班休课,他怕影响完成教学任务,便主动延长教学时间补课,一个上午讲课时间近4个小时,他完全忘却了自己随时可能发病的脆弱身躯。有一次,学友邹宜霖在微信中发表感慨:“康老师是我们见过的最敬业、最有责任感的老师。我们能有这样的老师感到很幸福!”康老师在微信中谦虚地回应:“今天下这么大的雨,年近九十的雷子敬老、胡哲明老;还有八十多岁的马政老、易章瑾老、宋名弟老、王本智老等,他们冒雨来了。面对他们,我就说不上‘敬业’了。是你们,更是他们的那份求知若渴的执着精神,感动了我。我在讲台上望着你们那热切的、真诚的眼神,我总是暗暗告诫自已,要倾其所有而教,要准确无误而讲,要精神抖擞而授。奉献给大家的只能是‘色香味形’都能上品的大餐!哪怕一丁点失误,都是‘犯罪’啊!我是73岁的人了,时间不允许我敷衍塞责,因为我没有纠正谬误的机会了;特别是我前面提到的年愈“杖朝”的老人,我必须保证在‘准确’的前提下,让他们求知、求乐、求健、求为。这稍纵即逝时间,迫使我‘兢兢业业’。这不是外交辞令,是我的肺腑之言,因为这是剝掉了‘名利’外衣的直白啊!”
██ 2010年春,康老师因病住院,全班学友去医院探望。过后,他含泪填写了一阕《鹧鸪天•感谢学友们来医院探视》:”梦魇连连欲断魂,孤灯独桌冷森森。瓶瓶药水蛮横灌,粒粒丹丸带泪吞。 情感热,语言亲,良朋益友胜三春。盈盈满室桃花雨,痛苦悄悄减几分!“学友胡文滋病了,康老师急得火烧火燎,几次登门慰问。可是,胡老病故的信息,直到康老师上课时才知道。他当堂静默哀悼,课间休息时,他奋笔疾书一阕《鹧鸪天•哭胡文滋老师》:“草履蓝巾黑布衫,晨挥竹帚扫花园。辩非明是春风暖,茹古涵今薪火传。 身痿痹,足蹒跚,犹临绛帐续诗缘。吐珠咳玉音还在,紫陌凄风咒老天!”词的上片,是追述胡文滋老师在市一中教康老师时的勤劳、朴素和严谨治学的好品德;词的下片,讲的是胡老听康老师的诗词课后的感人情景!这对师生的情谊,有如窖藏老酒,弥久醇香,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!
██ 因为年迈体衰,康老师几次想走下讲台,但始终没有放下。个中缘由,在我们诗词班2014年编辑的诗词作品集《古梅新蕾》第四辑的序言中,他作了回答:“我实在舍不得八年亲爱相处的学友;也实在舍不得清风和煦的老年大学校园,故而流连忘返,欲罢不能……”序言的末尾,康老师赋诗抒怀:
在老年大学里,
我舌耕笔耘了整整八载,
直到今朝,还苦苦留恋那方小小的讲台。
是图名吗?
不过是白发苍苍的未来;
是图利吗?
一堂课只获得几斤小菜!
那么究竟图的是什么,
值得我投入全心身的爱?
﹡﹡﹡
那里有清新的空气,呼吸着,舒心畅怀;
那里有洁净的圣土,
行走着,自由自在。
亲切的问候,
从心灵深处涌来,
灿烂的笑容,
为真挚情感催开!
那阳光明媚的校园里啊,
看不到一丝儿雾霾!